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經濟的邪惡


過去幾週英國的經濟震盪,搞得 Gordon Brown 說出衰退這樣的字眼;不只是英國,整個歐洲甚至世界都面臨金融危機
這樣的情況下,交換生活也處處危機,學校洗衣服就默默的從£2.2 漲到了 £3, 外加烘乾£1, 洗一次衣服居然得花兩百多臺幣,洗衣精/洗衣粉還得另外買。在英國,似乎同樣東西每年漲個6-7%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洗個衣服可以就這樣一夜之間漲 3x%。購買食物也是個昂貴的過程,這裡的加工食品通常標示著:拆封後三天內請全部儲藏進胃裡。一次買足兩週的補給品相當困難,大概跟征服藍星的困難度類似,而每次搭車出門都至少要一百塊以上。接著就是,如果課程比較多,中午只有短短一小時休息,到學校的餐廳吃飯,多半要四鎊以上。

媽媽,有錢真好。

所有的花用都要極度小心,除非想要拿家裏的辛苦錢來燒,肚子餓?自己做三明治或煮麵吧,偶爾買些日本米來奢侈一下,口渴?飲料隨便買都破鎊。酒吧? 開玩笑兩鎊起跳,搭車到鎮上更是不用說了。週末可以唸書、找各國怪咖聊天或是研究食譜。蘇格蘭? 法國? 義大利? Surely you are burnning money.
那如果錢還是不夠怎麼辦?這兩天,拜經濟危機之賜,英鎊一度跌到 51.4, 想當初可是用 58 塊買的。如果有信用卡,每用外幣刷一次銀行會收取 1.55% 的手續費,外商銀行會收更多。如果是直接提款,除了上述手續費,還要再加 NT$100. 在國外用台灣提款卡跨國提領可說是下下策,不經濟到一種境界。不過稍微看著這些數字和曲線,可以發現個有趣的現象:現在的英鎊是53.2(不要問我為什麼台幣又馬上跌,反正就是馬上跌了)假設銀行是用 54 賣給手無寸鐵的消費者,假設這個可憐的、somehow 被當人看的人領了兩百英鎊,那他的帳戶會被扣:  GBP£200 * 54 * 1.0155 + 100 = NT$11067.4平均起來大概是 55.3 買到一英鎊。

那刷卡呢? 在討論刷卡問題之前,先來探討卡奴問題,噢不,是進段廣告:

好,多麼唯美的不景氣,事實上在英鎊跌破52塊後不久,我們的自信健康的好鄰居發出了哀嚎。然後英鎊就止跌回升了。如果說亞洲開始震盪,臺灣又同時有電視廣告鼓吹大家打敗不景氣,是否代表了其實一切不過是美麗的意外、氣泡般的應許,臺幣在這次的波動中被短暫高估了呢? 同樣是金融危機,臺灣比人家強健的地方在哪裡? 看看現在的英鎊價格,似乎真的煞有其事,時間序列接下來會怎麼走?

因為刷卡的每筆消費都是分開進行結清,匯率每次都會稍稍不同,只要英鎊再升值 NT$0.5, 並且穩定下來, 就不會比一次跨國提領 GBP200便宜。

至於如果英鎊繼續貶怎麼辦? 噢,如果真的那樣,比較值得擔心的應該是這裡的物價飆漲,比如洗衣服的價錢。匯率能造成的影響相較之下就不算什麼了。

1 則留言:

miranda 提到...

文章圖片裡的文字很聳動 但也很真實
早該好好對一直以來被奉為圭臬的資本主義進行全盤的檢討了

這個時候在歐洲 應該更能體會全球金融體系的脈動與首當其衝的衰敗吧
不過往好的方向想 這也算是人生中難得的經驗

對於生活上所有小事的斤斤計較
不正是自己出門在外生活的真實寫照嗎 哈:P

Hang on and mov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