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英國的課堂比較大間


我不知道在英國的學生到底是不是從小快樂學習,不過我知道買 £3.75 的東西,不是所有店員都願意拿£4.25然後找你£0.5。

這裡的大學生每個禮拜坐在課堂的時間大概十到十五小時,然後教授期待學生們每週在課業上(含lecture & seminar)花四十五到六十小時,當然對大一要求沒那麼高,負擔就輕很多,整天party玩團康的也是有,玩線上遊戲比較少見。大三畢業要有篇小論文,理想上大三生課不多,會花很多間在圖書館。不像臺大總圖書館只有部份自習區全天開放,Sussex 是整個圖書館都 24小時開放。沒有看過人滿為患的場景,不過任何時間去圖書館,總是有人在翻書。

之前一門大二的課Information Systems要在seminar的時候進行辯論賽,每次tutor給時間讓小組討論,組員總是切分工作、約好下次碰面時間就自動下課。到了自己約的時間居然都沒出現!!!就連辯論的當天也有人根本no-show。大三呢?正好我也修了門大三的課,seminar會有人根本沒唸閱讀材料就到教室,然後討論途中會參雜很多閒聊,聊天氣聊旅行聊pub聊假日。

強大的人也是有的,討論case的時候有人一派輕鬆的從n種角度切入分析,一講就是十分鐘。寫essay的時候自己寫了很多的敘述,卻發現有人可以拿兩個學派的理論和自己的經驗相呼應,並且做出批判,統統塞在一千五百字的文章裡。

大一的作業,教授會叫你放心,大學生涯第一篇essay不會影響你的人生太多,勇敢寫就對了。
大二的作業,如果沒修這門課但是有google的人也寫得出跟你一樣好的文章,你零分。
大三的作業,請想像寫出來的東西要被未來的雇主挑毛病。

真是不錯,英國學生的強與弱都看到了,對三個不同年級學生的要求也都感受到了。

以交換學生而言,對於課業負荷或課堂文化適應有顧慮的,就多選大一的課吧。大一都是些第一次離開家裏的學生,彼此剛認識,對國際學生來說也很容易打進他們的群體,當然前提是不要怕開口。大二大三,有些人倦怠了油條了有些人有其他的生活重心有些人已經形成固定的群體,相形之下要融入就要多些付出。運氣好的話,高年級的課比較容易遇見訓練有素的高手,低年級的課比較容易遇見party嗨咖。

研究所的課,有些學校會開放給交換學生選,不管你是不是研究生。這樣的課,高手就更多了。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遙遠的嘆息


第六個禮拜,結束了。

安靜得令人訝異的週末,這一層樓兩個 flat 的大部分人都回家,走廊顯得空蕩蕩的。想起過去六個禮拜參加過的活動、認識到的人、見到的景象,這些經驗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到了遙遠的異國,和家人朋友相距三分之一天、沒有蓬萊米、沒有楊桃芭樂、人們對酒比對正餐捨得花錢的地方,學會自己熱油炒菜、自己包三明治、自己烤牛肉、自己走向前用外國語言跟人交談、學著怎樣用歐洲人的方式跳痛閒聊、怎樣看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怎樣自己找答案,或自己建立答案。安靜的時候,思緒也跳得比較快。

一直到傍晚室友們才陸續回到宿舍;然而,慘劇就在此時發生。

"Hi, I am back." 
"Oh, you are back! How was your weekend?"
"Pardon?"

Pardon
PardonPardonPardon
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

六週過去了,瞬間覺得世界顛倒了,水龍頭的水似乎正逆著地心引力狂奔;手臂上的汗毛不安的跳動。走廊顯得比大家都不在的時候更加安靜孤獨。六週,42天,整整1008個小時,我居然連一句簡單的 "How was your weekend"都沒辦法好好講,沒辦法讓一個相處六個禮拜的室友聽懂如此簡單的一個問句。我想起國中英文老師Pamela上課時認真的神情。

語言能力障礙,有沒有特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