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英國的課堂比較大間


我不知道在英國的學生到底是不是從小快樂學習,不過我知道買 £3.75 的東西,不是所有店員都願意拿£4.25然後找你£0.5。

這裡的大學生每個禮拜坐在課堂的時間大概十到十五小時,然後教授期待學生們每週在課業上(含lecture & seminar)花四十五到六十小時,當然對大一要求沒那麼高,負擔就輕很多,整天party玩團康的也是有,玩線上遊戲比較少見。大三畢業要有篇小論文,理想上大三生課不多,會花很多間在圖書館。不像臺大總圖書館只有部份自習區全天開放,Sussex 是整個圖書館都 24小時開放。沒有看過人滿為患的場景,不過任何時間去圖書館,總是有人在翻書。

之前一門大二的課Information Systems要在seminar的時候進行辯論賽,每次tutor給時間讓小組討論,組員總是切分工作、約好下次碰面時間就自動下課。到了自己約的時間居然都沒出現!!!就連辯論的當天也有人根本no-show。大三呢?正好我也修了門大三的課,seminar會有人根本沒唸閱讀材料就到教室,然後討論途中會參雜很多閒聊,聊天氣聊旅行聊pub聊假日。

強大的人也是有的,討論case的時候有人一派輕鬆的從n種角度切入分析,一講就是十分鐘。寫essay的時候自己寫了很多的敘述,卻發現有人可以拿兩個學派的理論和自己的經驗相呼應,並且做出批判,統統塞在一千五百字的文章裡。

大一的作業,教授會叫你放心,大學生涯第一篇essay不會影響你的人生太多,勇敢寫就對了。
大二的作業,如果沒修這門課但是有google的人也寫得出跟你一樣好的文章,你零分。
大三的作業,請想像寫出來的東西要被未來的雇主挑毛病。

真是不錯,英國學生的強與弱都看到了,對三個不同年級學生的要求也都感受到了。

以交換學生而言,對於課業負荷或課堂文化適應有顧慮的,就多選大一的課吧。大一都是些第一次離開家裏的學生,彼此剛認識,對國際學生來說也很容易打進他們的群體,當然前提是不要怕開口。大二大三,有些人倦怠了油條了有些人有其他的生活重心有些人已經形成固定的群體,相形之下要融入就要多些付出。運氣好的話,高年級的課比較容易遇見訓練有素的高手,低年級的課比較容易遇見party嗨咖。

研究所的課,有些學校會開放給交換學生選,不管你是不是研究生。這樣的課,高手就更多了。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遙遠的嘆息


第六個禮拜,結束了。

安靜得令人訝異的週末,這一層樓兩個 flat 的大部分人都回家,走廊顯得空蕩蕩的。想起過去六個禮拜參加過的活動、認識到的人、見到的景象,這些經驗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到了遙遠的異國,和家人朋友相距三分之一天、沒有蓬萊米、沒有楊桃芭樂、人們對酒比對正餐捨得花錢的地方,學會自己熱油炒菜、自己包三明治、自己烤牛肉、自己走向前用外國語言跟人交談、學著怎樣用歐洲人的方式跳痛閒聊、怎樣看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怎樣自己找答案,或自己建立答案。安靜的時候,思緒也跳得比較快。

一直到傍晚室友們才陸續回到宿舍;然而,慘劇就在此時發生。

"Hi, I am back." 
"Oh, you are back! How was your weekend?"
"Pardon?"

Pardon
PardonPardonPardon
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Pardon

六週過去了,瞬間覺得世界顛倒了,水龍頭的水似乎正逆著地心引力狂奔;手臂上的汗毛不安的跳動。走廊顯得比大家都不在的時候更加安靜孤獨。六週,42天,整整1008個小時,我居然連一句簡單的 "How was your weekend"都沒辦法好好講,沒辦法讓一個相處六個禮拜的室友聽懂如此簡單的一個問句。我想起國中英文老師Pamela上課時認真的神情。

語言能力障礙,有沒有特效藥?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經濟的邪惡


過去幾週英國的經濟震盪,搞得 Gordon Brown 說出衰退這樣的字眼;不只是英國,整個歐洲甚至世界都面臨金融危機
這樣的情況下,交換生活也處處危機,學校洗衣服就默默的從£2.2 漲到了 £3, 外加烘乾£1, 洗一次衣服居然得花兩百多臺幣,洗衣精/洗衣粉還得另外買。在英國,似乎同樣東西每年漲個6-7%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洗個衣服可以就這樣一夜之間漲 3x%。購買食物也是個昂貴的過程,這裡的加工食品通常標示著:拆封後三天內請全部儲藏進胃裡。一次買足兩週的補給品相當困難,大概跟征服藍星的困難度類似,而每次搭車出門都至少要一百塊以上。接著就是,如果課程比較多,中午只有短短一小時休息,到學校的餐廳吃飯,多半要四鎊以上。

媽媽,有錢真好。

所有的花用都要極度小心,除非想要拿家裏的辛苦錢來燒,肚子餓?自己做三明治或煮麵吧,偶爾買些日本米來奢侈一下,口渴?飲料隨便買都破鎊。酒吧? 開玩笑兩鎊起跳,搭車到鎮上更是不用說了。週末可以唸書、找各國怪咖聊天或是研究食譜。蘇格蘭? 法國? 義大利? Surely you are burnning money.
那如果錢還是不夠怎麼辦?這兩天,拜經濟危機之賜,英鎊一度跌到 51.4, 想當初可是用 58 塊買的。如果有信用卡,每用外幣刷一次銀行會收取 1.55% 的手續費,外商銀行會收更多。如果是直接提款,除了上述手續費,還要再加 NT$100. 在國外用台灣提款卡跨國提領可說是下下策,不經濟到一種境界。不過稍微看著這些數字和曲線,可以發現個有趣的現象:現在的英鎊是53.2(不要問我為什麼台幣又馬上跌,反正就是馬上跌了)假設銀行是用 54 賣給手無寸鐵的消費者,假設這個可憐的、somehow 被當人看的人領了兩百英鎊,那他的帳戶會被扣:  GBP£200 * 54 * 1.0155 + 100 = NT$11067.4平均起來大概是 55.3 買到一英鎊。

那刷卡呢? 在討論刷卡問題之前,先來探討卡奴問題,噢不,是進段廣告:

好,多麼唯美的不景氣,事實上在英鎊跌破52塊後不久,我們的自信健康的好鄰居發出了哀嚎。然後英鎊就止跌回升了。如果說亞洲開始震盪,臺灣又同時有電視廣告鼓吹大家打敗不景氣,是否代表了其實一切不過是美麗的意外、氣泡般的應許,臺幣在這次的波動中被短暫高估了呢? 同樣是金融危機,臺灣比人家強健的地方在哪裡? 看看現在的英鎊價格,似乎真的煞有其事,時間序列接下來會怎麼走?

因為刷卡的每筆消費都是分開進行結清,匯率每次都會稍稍不同,只要英鎊再升值 NT$0.5, 並且穩定下來, 就不會比一次跨國提領 GBP200便宜。

至於如果英鎊繼續貶怎麼辦? 噢,如果真的那樣,比較值得擔心的應該是這裡的物價飆漲,比如洗衣服的價錢。匯率能造成的影響相較之下就不算什麼了。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我們 Omlette 不是一卷的

其實Omlette不會很難——如果要求不要太高的話。

只要把餡料切碎炒熟、煎好蛋皮、接著組裝起來即可。然後住在宿舍的英國大一學生會覺得你在餐廳工作過。

餡料可以包含蘑菇、青椒紅椒、蕃茄、鮪魚、肉末、cheese...etc. 請自行發揮想像力。


除了蘑菇之外切細會比較好吃,蘑菇切細容易搞得知離破碎所以沒練過的話不用刻意切太小。
接下來炒蛋皮,太薄會很難包所以一次打兩個以上的蛋,倒在已經熱好的鍋面上,撒一點 shedded cheese, 慢慢加熱到蛋汁不再流動。


把餡料包起來即可。


但這次做起來其實很有問題,蛋餅包不起來XD 原因是餡料太多,無法好好包覆,甚至無法密合。實際上內餡準備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個鍋面即可,太多omlette就要開腸破肚了。要幫助蛋的黏合可以加cheese. 這次做出來造型很弔詭,不過吃起來還可以接受,尤其是在一個很少看到人家準備熱食的宿舍區。

補張帥氣上菜照(主角不是我)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Freshers' Week

From S2008-10-02 Campus (north)
不知不覺過了一個禮拜。
英文還是只能抓關鍵字。自己弄食物缺食材,只有第一天在校園內水果攤買的桃子。水果攤每個禮拜只會擺一次,其他時間要蔬果就到學生會經營的 Union Shop 買明顯比較貴的東西。說實在對物價應該是什麼狀態依然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只能看到一個商品問室友一次,確認到底是不是合理價位。畢竟換算回台幣都會覺得貴。於是這周的食物就在麵包當早餐、麵包配沙拉當午餐、麵包配backed beans當晚餐的狀況下過去了。

第一個禮拜是 Freshers' Week, 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活動,大部分要收錢。既然是要體驗這邊學生的生活方式,當然就抓住機會參加各種活動認識新朋友。於是參加了有酒有音樂有漢堡有夜市遊戲的Fresher's festival, 整個活動持續到清晨兩點,有許多不同的帳篷和活動廳,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這是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英國年輕人的音樂,也看到了他們喝了啤酒之後免洗杯可以堆得多高。

接著是 pub crawl, 英國人愛喝酒,倫敦市區的下班時間可以看到人們在酒吧前排隊或拿著啤酒聊天;但這似乎還不夠,到一家 pub 不過隱,要在一個晚上跑遍整條街上所有 pub, 喝酒、聊天、看足球、玩投幣式大富翁。喝酒聊天,一杯接著一杯,然後換個地方,和不同的人聊天,再一次喝下很多杯。無可否認這是個不錯的社交方式,因為可以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也許困擾多天的數學難題或是不知該怎麼下筆的文章就在這樣處處有驚奇的情境中找到啟發。問題是有些大學生買起酒來毫不手軟,到club更是兇猛,大聲的音樂和小杯的shot(烈酒),稍醉了之後更是毫不猶豫的繼續買酒喝。光顧一次club花幾十鎊也不讓人訝異。身為沒銀行帳戶、錢帶不多又不容易醉的交換學生,我成功把開銷壓在五鎊以內XD


同一週的週末,學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 舉辦了 Welcome Party, 免費讓國際學生參加,這大概是到英國之後第一次吃到所謂「有變化的食物」,趁機吃了很多XD 
Party 就是要拿一杯飲料 mingle around, 但因為實在吃得太開心了,所以只和幾個已經認識的人聊到天,並且和要拿碩士的臺灣學長姊小小聊天。舉辦Party的場地Brighton Dorm位在市中心,是個古典的建築,看得出來它也很老了,但是裡面整理得超級現代,英國人似乎很喜歡這樣處理。

第一週,麵包與麵包、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買食物、搭車、從新建立物價的感受,還有個生日蛋糕和好幾張卡片呢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England

Heathrow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來到曼谷,不錯不錯,機場很漂亮,適合觀光客。轉機等待時間要一個多小時,不過這個機場很聰明的讓大家從航廈的尾端走到長廊的開頭,上樓,檢查行李,然後回到登機口,這樣一個小時也就過去啦。剩下的十多小時就有挑戰性多了,先是上飛機的人都有著高高的鼻子閃亮亮的頭髮、接著是乾燥的機艙,乾到鼻子超不舒服,只好用洗手間的擦手紙吸滿水,拿在鼻子附近溼潤空氣。不過最舒服的辦法還是走進洗手間,可以動一動而且空氣溼潤(?)

不知道用保特瓶裝過幾次水、吃過幾個三明治之後總算降落在London Heathrow, terminal 3, 看起來建築物有點歷史,有些地方剛整理過。出關乖乖不得了 EU 居民通關超快速,其他就是慢慢排,有印度人 中東人 印度人 和很多中東人,反正就是五官走立體路線、比黑人淺的種族,絕大部分面對入境審查官講沒幾句話就被要求去旁邊照胸腔X光,排隊照X光的隊伍長到嚇人,一進入境等候大廳的人應該都有被嚇到。幸好,有一個叫做 First Time Student的隊伍,人相當的少。傳聞中,要排三個小時的隊伍,應該不是這排吧。不過學長的經驗是,入境審查官會非常嚴格的問問題,還是謹慎為妙。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studying in UK?"
"It is."
"Which university are you goina be studyin' ?"
"Sussex."
"Whot is your major?"
"I am an exchange student so there is no really major for me here. And I have got my offer letter here."
"No, it's okay. what are you studying?"
(阿哩這不是一樣嗎)"I'm listed in School of Cultural Study but will be taking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courses."
"That's okay, no problem."
(準備遞出健康檢查報告,開玩笑這可是我在台北弄了整個下午才到手的)
(蓋章) "Nice time studying."
然後就過了,我的健康檢查報告(.....)。行李領完,如果是 nothing to declare 的話,握靠連托運序號都不檢察就可以走了。
當然出到外面又是洶湧人潮;沒有訂過境旅館,直接衝到學校吧。學校給的手冊是Brighton的計程車要電話預約,呃,多久前預約? 於是在Heathrow就打電話,剛好有個像背包客的女生投了公用電話還有credit就留給我用了,還好心的教我區碼怎麼撥。恩很好,計程車公司叫我進Brighton再打。

突然想到剛剛的對話好像我都有聽懂,而且還成功讓他們聽懂我要表達的。儘管如此,大部分人講的腔調我還是得集中精神才能跟上,尤其很多人 "little" 都會講成 "lile." 

好,接下來要找搭 National Express 的地方,Central Bus Station, 聽起來是個大目標,出了航廈繞很久之後才發現要在航廈內走地下道.......。地下道裡我不斷意識到自己帶這麼重的行李走在人潮洶湧的地方;並且,我一個人走。

買車票的時候叫我多花個一磅買保險,呃,人生地不熟未知數很大,所以我買了。如果是幾天後遇上同樣狀況就不會買了吧。

搭車到Brighton中心、換計程車到學校,找到24hr reception, 先打個電話回家,才發現原來金額太小的硬幣電話還不接受......。買好 bedding pack, 又是推著行李到住的地方,於是背著吧公斤重的背包推著二十多公斤重的行李外加一大包bedding pack, 我在半夜十二點半走在冷冷的步道上,花了快十分鐘才找到42號宿舍的入口。

一個禮拜 93 鎊的宿舍,還真的蠻漂亮的,不過網路居然沒辦法直接用。

還是先睡覺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関西

Umeda
Umeda by ychi on Zooomr
看似擁擠的都會區,其實多半是三四層樓高的民宅,比較高的集合式住宅或辦公大樓間距都頗寬;房子裡面空間不大,不過走在戶外比較沒有壓迫感。不同於台灣,這裡的人們自用空間比較狹窄,但是公共空間獲得很大的舒展。

JR和地鐵是當地人生活很重要的部份,這些基礎建設早在明治維新就開始了 "一代目" 的建造,
長久下來,歷經多次的翻修和改進,走進任一個車站都能感覺到結構體是由新舊不同的許多部份連結而成,但是除了視覺風格的不同之外,幾乎找不到接縫,人們似乎已經很習慣把新舊放在一起,而不是一次全部翻新;建立新設師的過程中,如何降低對舊有設施的衝擊,他們都做得很好。台灣有些場合新東西一進來舊有設施就沒人顧了囧

這次旅行住的都是超經濟住宿XD (圖為京都 Econo-inn)
Bed
Bed by ychi on Zooomr
空間小歸小,整個還是相當乾淨,在這樣先進的國家特別適合低限旅遊吧

因為某些原因XD  行程細節有空再補吧
debug  08年關西聚就在米飯的細心帶領下成功(?)的達成了